为配合人才招聘,正定成立了由县长程宝怀为总经理的正定县人才技术开发总公司和人才协作办公室★★★。习多次在县干部大会上要求各级干部树立新的用人观★★■■★■,以人才促进发展。随着各类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正定经济开始加速发展。1983年,正定工农业总产值27781万元★■,比1979年增长63.3%,年均增长10.3%。
◆◆◆“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习说,“人才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应该把人才的开发视为战略重点来抓◆■★★。没有人才,民不能富,县不能强,翻两番的目标就不能实现。”习在正定大念“人才经★■”◆★■,礼贤下士,爱才敬才,聚才用才◆■■◆◆,充分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对于人才,习要求大家围绕“看、用、养、招”四个字来做文章。他说,看待人才贵乎正★◆◆■◆◆,使用人才贵乎当,培养人才贵乎周,招聘人才贵乎广■◆,才集贤众★■★■★★,方能振兴经济。
习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欣然应邀的有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中国食品协会会长杜子端、眼科专家张晓楼、河北省科学院院长邹仁鋆等各领域的专家53名。顾问团成员以各种方式传授现代科学知识,提供各种信息,为正定发展提供帮助。于光远数次来正定讲学,指导农村工作,推动在永安公社建起了农村研究所◆◆◆■■。邹仁鋆为正定提供了一批化工项目◆◆■★。张晓楼自1983年起,就为正定普及眼科及防盲治盲知识,并为正定群众普查30112人★★,实施复明手术2139人。1987年■■■★◆,正定被评为全国7个防盲先进县之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岸下村农民黄春生,经过十几年刻苦钻研,培育出“冀棉2号”优种,县里破格录用他为国家干部■◆■,并评定为助理农艺师,安排到农科站工作。
习亲自撰写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以大布告形式在各生产队、机关、学校◆★、工厂张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3月29日,■■★“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全国各地人才开始关注古老而又青春焕发的正定,许多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来人来函要求到正定工作,为正定的经济腾飞出力。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
习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起用县社商品生产中一批崭露头角的改革者,为他们清障除卡★★◆◆,让他们领路示范★■★◆,从基层“挖■■◆★◆”出人才■★★★■。根据“人才账”对每人所学对号入座,合理安排工作,让他们“人得其所、才适其用”。
邱斌昌原是江苏无锡市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习在无锡考察时发现了此人,并亲自做工作,让他来正定担任当时亏损50多万元、濒临倒闭的县油嘴油泵厂厂长。邱斌昌上班第二天就把厂里积压的产品全部卖了出去,不到一年,该厂产值翻了一番。邱斌昌在正定一干就是十几年,一直干到退休。他深情地说◆★:“我抛家舍业,为的是找到一个开明果断的领导■★★,为的是干一番事业,我的愿望实现了。”
习认为★★◆■,不仅要识才■■、用才,更要养才◆■★、育才■◆★。正定积极开展在职干部文化补习、知识更新工作★★◆■。当时◆◆■◆★◆,有2106人参加了文化补习■■■■◆,其中760人参加了电大、函大★◆★★、刊大学习★■★★◆★。县里开办了农机■★★◆、农技◆■◆、机械★★、会计等短训班■◆■★◆◆,培训各类技术人员6600多人。正定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正定各类学校有36所■■◆,涉及无线电、钟表、剪裁缝纫★■★、工程建筑、制镜、木工、美术七个专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
长期在北京工作■■■★■★、时年68岁的老技术员李兵辰★■,精通淀粉生产技术★★,受聘到永安村筹建玉米淀粉厂。县里帮他妥善安排了生活,还给他介绍了老伴,组建了家庭,深深打动了这位老技术人员。他忘我工作,使淀粉厂很快竣工投产,年生产淀粉1.8万吨★◆■★■★,产值150万元■★■★★,纯利润20万元★★◆★■■。
习打破用人框框,广招四方贤士◆◆★,采取一系列动作■★★★◆■,博揽英才,启用良才,引进外才——
1984年5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到正定县武警中队调研,就加强领导,关心生活,把县中队建成一支新型的人民武装力量提出要求,并现场解决中队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根据习提议,1982年,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三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特长、工作经历进行分类◆★■■■、汇总■★◆■★■,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同年11月,正定下发了《关于发挥知识分子作用,改善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规定》,给各类人才安心工作★★◆■■、献计出力吃了定心丸◆★。
正定流传最广的还是习“扯开嗓门喊人才”的故事。武宝信是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他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出“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等医用化妆品,已畅销全国。然而,厂领导对他有不同看法◆★■■◆■。武宝信了解到正定县重视人才◆★,便让人捎信,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习知道后,立即决定把他吸引到正定。那是1983年初,在忙完一天工作后,他带着县长★◆、副县长来到石家庄市桥东谈固小区★◆◆★◆。一个小区几十栋楼■★,他们找了一栋又一栋,问了一家又一家■◆◆,但没有人知道武宝信住在哪里。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习竟扯开嗓门在小区楼下大声喊了起来,“武宝信!武宝信!……”宏厚的声音在寂静的冬夜回荡。武宝信在家里听到后赶紧跑了出来,将他们迎了进去。茶热语灼,赤诚相见,一直谈到天色将白。武宝信当场答应了习的邀请,将自己研制的医用化妆品项目带到正定,一年就为正定赢来30多万元利润。
在念好“人才经”的同时★■,习十分重视信息工作■■。他说★★■★★■,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不重视信息工作,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要加强信息工作,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业队伍,使全县尽快形成耳聪目明的“蛛网型◆◆■★◆”信息网。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信息网点★■,广辟信息渠道,捕捉经济情报和人才信息,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使之尽快转化为财富■◆★◆■,转化为生产力★★■★,加快正定经济发展的步伐。1984年,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同年,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信息成了正定经济起飞的助推器。
习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要使广大干部认识到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可以指导商品生产、引导农民致富。他提出,县直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厂家、学者名流建立联系■■,实现智力延伸◆◆★,开发县城经济。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和争取市场,主攻城市,冲向全国。全县25个公社在年内都要和全国29个省市区建立供销关系◆◆。要抓住发达地区的外贸加工,搞好对发达地区的产品输出◆■★■★■。有条件的要力争打入港澳和国际市场。要千方百计使正定县商品流通渠道处于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常流不枯★★■◆◆★、常注不溢的良好状态。
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4-01-01
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4-01-01